海员落水5小时获救,全靠这一招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19日晚上,一艘名为“第十八住若丸”的货船船员发现其中一名同事失踪。确认该同事确实不在船上,很可能是坠入海中后,船员立即通知了船长,并与日本八户海上保安部取得了联系。

事后,船员回忆说,他们是在19日晚上11点发现同事失踪的,当时货船正准备进入八户港。根据日本《RAB青森放送》的报道,坠海的船员是来自“第十八住若丸”号轮的一名38岁男性,居住在福岛县郡山市。

640.png

日本八户海上保安部迅速派遣巡逻船展开搜救行动。得知失踪海员是在船舶即将入港前失联后,巡逻船沿着船只的预定航线展开搜索。

经过四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日本八户海上保安部的海事人员在三泽渔港东北方向约10公里的海域发现了漂流的船员。海上保安部在20日凌晨4点半之前成功将其救起。

640.png

令人震惊的是,在海事人员救起那位失踪的海员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该海员并未穿着救生衣,也未携带任何其他救生设备。他之所以能够获救,完全是因为他在海水中坚持“踩水”长达五个小时!

踩水,又称为立泳,是一种自救技巧,主要依靠脚部动作,使头部露出水面,同时双手在胸前以类似摇橹的方式向两侧拨水。

640.png

图源:网络

根据日本八户海上保安部的报告,当搜救人员发现该男子时,他意识清醒。当时的海况为风速3米/秒,水温22度。然而,由于海面昏暗,通过视觉搜寻落水者变得极为困难。最终,搜救人员凭借听到的求救声定位并找到了这位落水海员的位置。

在被成功救起后,该男子不断地向搜救人员表达感激之情:“真的非常感谢,这简直是个奇迹!”

640.png

八户海上保安部表示,该男子已确认性命无碍。目前,八户海上保安部正在进一步调查该名男子落海的原因。

2个月前,另一名“幸运儿”获救

2个月前,同样有一名女性游客在落水一天一夜后获救。

7月8日晚,一名中国女游客在静冈县一处海滨浴场下海后失踪。日方多部门联合搜寻,热心货轮出手施救,这名20岁的女子漂浮了一天一夜后终于在7月10日被发现。

当时,这名中国女子是在与朋友一起在静冈县下田市白滨大滨海滩游泳时失踪的。失踪约36小时后,也就是10日清晨,在千叶县南房总市野岛崎附近海域,一艘货船的船员发现套着救生圈的女子,于是联络了附近一艘小型液化石油气油轮的船员前来救助。“Kakuwa Maru No. 8”号响应了救援,两名船员跳下船,将女子带到安全地带。

640.png

事发后,该女子的一名国内朋友曾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当事人在海上漂了一天一夜,从静冈漂到千叶,“天黑了她就看着天上的星星,天亮了还看到了海市蜃楼。日本搜救的时候她看得到搜救船,但天太黑了搜救队看不到她,她一直让自己看着岸边,不漂太远”。

这三招,一定要学会!

能够在大海中获救,这两位幸存者毫无疑问是幸运儿。

一是此时正值夏季以及初秋,海水温度即使长时间浸泡,水温也不会对生命造成太大影响。

二是今年海流的特点是从西向东流动,简单来说,就是相对平静的海况。

更重要的,是两位掉落的海域,都是有大量大型船只来往的海域。在这里,很就像船只的高速公路一样,有被撞的可能。能被顺利发现是奇迹中的奇迹。

除了幸运外,这名中国女性和日本落水海员之所以能够幸存,更重要的是两人落水后没有自乱阵脚,保留了足够的体力,直到救援到达。

一般而言,人在落水后情绪紧张容易出现双手慌乱拍水的情况,这一行为不仅会消耗落水者的体力,还可能导致落水者快速失温。

因为我们身体中的热量在水中消耗是非常大的,如果不断的挣扎,很快这个热量就流失掉了,身体会进入一个失温的状态,心脏容易骤停。当我们的体力消耗殆尽以后,没有力量的时候,也会迅速的沉到水底。

两位“幸运儿”最终能够得救,最重要的就是两个人都没有慌乱,保存够了足够的体力,支撑到了救援来临的时候。

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在水中如何正确自救吧!

#01 不会游泳,如何自救?

一、水母漂

640.gif

屏住呼吸全身放松,四肢自然下垂,像水母一样静静地漂浮在水面上。待需要吸气时,双手抬到下颌处,向下、向外划水,同时抬头吐气、吸气,再恢复水母漂姿势。

二、就地取材

640.gif

身边如有木板、泡沫、空矿泉水瓶等漂浮物都可以利用。如把空矿泉水瓶支撑在自己的颌下,或扒住木板等,同时大声呼救,等待救援。

三、仰漂

640.gif

面朝上漂浮于水面,全身放松,将四肢展开,直到别人来救援。

#02 会游泳时,要注意什么?

640.gif

如果你会游泳,不慎落入水中,也要尽量保存体力,或采用上述姿势慢慢往前滑行,并且适时呼救。

#03 当有人下水救你时怎么做?

请牢记,如果有人下水救你,千万不要慌张,切忌一把抱住救助者,要继续全身放松,始终配合救助者,直到得救。

参与评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