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员正式被认定为“关键工作者”
海事服务网CNSS获悉,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了对《海事劳工公约》(MLC)的里程碑式修订,正式将海员指定为“关键工作者”(key worker),标志着海事劳工权利的重大变革。
此项决议于上周举行的特别三方委员会(STCMLC)第五次会议上达成突破性共识,旨在保障海员与就业相关的安全流动,包括上岸休假、遣返、船员换班及岸上医疗等权利。
国际海员权益组织(SRI)首席执行官Deirdre Fitzpatrick表示:“这是一次重要胜利。SRI长期倡导将海员列为关键工作者,最终通过三方合作达成修订,体现了多方协作的力量。”
这一指定源于新冠疫情期间的强烈呼吁。当时各国见旅行限制严重阻碍船员换班,威胁医疗物资和食品等关键商品的全球供应链,促使多国政府将海员归类为“关键工作者”。
修订条款将于2027年12月生效,主要内容包括:
强化遣返保障:要求船东和政府确保海员在合同结束后及时遣返。
免签证上岸休假:规定海员在港口停留期间享有免签证上岸休假权利。
反职场欺凌:新增措施保护海员免受工作场所欺凌和骚扰。
公平待遇纳入公约:将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海事组织(ILO/IMO)《公平对待海员指南》纳入公约强制标准,尤其针对涉及海事事故或涉嫌犯罪被扣留的船员。
国际航运公会(ICS)劳工事务委员会主席Tim Springett强调了此次的合作成果:“通过与政府和社会伙伴协作,我们实现了海员权利的显著提升。”
ICS就业事务主管Helio Vicente称此举为“对海员和行业的潜在变革”,并强调海事领域对改善工作条件的承诺。
然而,实施挑战依然存在。SRI全球研究显示,《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当前执行率仅为65%,表明需持续努力以确保各国统一落实。
此次修订由各国政府、国际航运公会(ICS)协调的船东代表,以及国际运输工人联合会(ITF)协调的海员工会共同推动。新措施将于6月国际劳工组织第113届大会上最终批准,标志着保护海员权益、认可其对全球贸易关键作用的重要一步。